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FPGA改进电路的高性能正则表达式匹配算法
卓艳男, 刘强, 姜磊, 戴琼
计算机应用    2016, 36 (4): 927-93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6.04.0927
摘要651)      PDF (563KB)(509)    收藏
针对正则表达式匹配过程中吞吐率低及逻辑资源占用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完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逻辑电路的改进确定有限自动机(DFA)匹配算法。首先,该算法统计了DFA中每个状态的大多数转移边都会集中指向相同状态特征的结果,随后根据正则表达式的转移矩阵为DFA的每个状态设置一条默认的转移边,最后进行逻辑电路简化处理,并采用L7-filter规则集进行实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FA方案与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方案相比,有10%~60%的规则获得了更高的吞吐率,62%~87%的规则占用了更少的逻辑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sink节点优化部署方法
刘强 毛玉明 冷甦鹏 李龙江 庄奕群
计算机应用    2011, 31 (09): 2313-2316.   DOI: 10.3724/SP.J.1087.2011.02313
摘要1696)      PDF (647KB)(616)    收藏
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环境下,当网络结构采用单一的sink节点时,容易造成sink节点周围的普通传感节点因为转发大量其他节点的数据,迅速消耗掉自身能量而使网络失效。为了延长网络寿命,需要降低传感节点到sink节点的跳数,而采用多sink结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此,需要考虑一定规模的网络中,应该布置多少sink节点,才能使得网络寿命最大化的同时网络成本最低。基于栅格网络结构,提出了多sink节点下的网络寿命模型和网络成本模型,并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计算最大网络寿命成本比(RLC),推导出了保证网络寿命最大化的同时网络成本最低的sink节点个数的表达式。理论结果表明,该值与网络规模、关键节点数、节点收发功率以及普通节点和sink节点的成本等参数有关。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改进二维主成分分析及神经网络的人耳识别方法
刘嘉敏 刘强 朱晟君
计算机应用    2009, 29 (12): 3357-3359.  
摘要1802)      PDF (447KB)(24550)    收藏
针对人耳识别特征提取阶段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2DPCA)所提取的人耳特征维数较大,从而造成实时性差、数据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耳图片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改进的两级2DPCA算法,进一步压缩提取的人耳特征维数,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实验表明,将改进的两级2DPCA算法同BP神经网络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同时节约了特征数据的存储空间,并保持了较好的识别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高性能路由器中MIPv6的研究与实现
刘强 王晶 汪斌强 申娟
计算机应用   
摘要1556)      PDF (793KB)(883)    收藏
介绍了MIPv6的背景和特点,研究了高性能路由器的体系结构,以国家数字交换研究中心Tbit路由器为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MIPv6在高性能路由器上的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软件分布式开发中协同工作支持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刘景华; 刘强
计算机应用   
摘要1352)      PDF (599KB)(782)    收藏
为了有效地支持软件分布式开发,提高软件协同开发环境的易用性和有效性,从协同理论和应用工具两方面入手,在集成了多种协同应用软件的同时,融入了对参与者的形式描述,提高了开发环境的智能性和可定制性,进而提高了协同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DVBCI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周庆喜,刘强
计算机应用    2005, 25 (07): 1698-1700.   DOI: 10.3724/SP.J.2005.01698
摘要998)      PDF (418KB)(869)    收藏

介绍了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使用设备驱动程序隐藏具体DVBCI设备的控制细节、向上层程序提供抽象DVBCI设备的方法,并以MontaVista的Hard Hat Linux系统、IBM的STB02500机顶盒硬件平台为例,说明了DVBCI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面向人员工作流管理系统开发框架的设计实现
周耀宇,刘强,赵明阳
计算机应用    2005, 25 (07): 1670-1673.   DOI: 10.3724/SP.J.1087.2005.01670
摘要985)      PDF (536KB)(720)    收藏

提出一种适用于面向人员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框架,重点论述了框架的设计实现,并介绍具体应用实例。框架设置了三个层次:业务对象层、Runtime层和业务实体层。业务对象层提供简洁的API;Runtime层设置了统一的管理环境,保证面向人员工作流应用软件的可靠运行;业务实体层持久化并管理工作流对象。利用此框架开发面向人员工作流管理系统将大大简化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