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有基于格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PAKE)协议通信轮次较多、执行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格上无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的两轮三方PAKE协议。首先,利用非适应性近似平滑投影哈希函数实现密钥交换,在不使用非交互式零知识(NIZK)证明的前提下,降低协议的通信轮数;其次,利用哈希值和投影哈希值构造会话密钥,不需要使用随机预言机,避免了随机预言机导致的潜在口令猜测攻击。在标准模型下给出所提协议的形式化安全证明。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格的三方PAKE协议相比,所提协议的执行时间在客户端缩短了89.2%~98.6%,在服务器端缩短了19.0%~91.6%。验证了所提协议能够抵抗量子攻击,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同时减少了协议通信轮数。
预训练模型容易受到外部敌手实施的模型微调和模型剪枝等攻击,导致它的完整性被破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黑盒模型的脆弱指纹框架FFWAS (Fragile Fingerprint With Adversarial Samples)。首先,提出一种无先验知识的模型复制框架,而FFWAS为每一位用户创建独立的模型副本;其次,利用黑盒方法在模型边界放置脆弱指纹触发集,若模型发生修改,边界发生变化,触发集将被错误分类;最后,用户借助模型副本上的脆弱指纹触发集对模型的完整性进行验证,若触发集的识别率低于预设阈值,则意味着模型完整性已被破坏。基于2种公开数据集MNIST和CIFAR-10对FFWAS的有效性和脆弱性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模型微调和剪枝攻击下,FFWAS的指纹识别率相较于完整模型均明显下降并低于设定阈值;与基于模型唯一性和脆弱签名的深度神经网络认证框架(DeepAuth)相比,FFWAS的触发集与原始样本在2个数据集上的相似性分别提高了约22%和16%,表明FFWAS具有更好的隐蔽性。
针对格基环签名方案的陷门基尺寸过大以及环成员的公钥需要数字证书认证的问题,提出一种NTRU(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格上的身份基环签名方案(NTRU-IBRS)。首先,使用NTRU格上的陷门生成算法生成系统的主公私钥对;然后,将主私钥作为陷门信息并对单向函数进行求逆运算以得到环成员的私钥;最后,基于小整数解(SIS)问题使用拒绝抽样技术生成环签名。安全性分析表明,NTRU-IBRS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具有匿名性以及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攻击下的存在不可伪造性。性能分析与实验仿真表明,与理想格上的环签名方案和NTRU格上的身份基可链接环签名方案相比,在存储开销方面,NTRU-IBRS的系统私钥长度下降了0~99.6%,签名私钥长度的下降了50.0%~98.4%;在时间开销方面,NTRU-IBRS的总时间开销减少了15.3%~21.8%。将NTRU-IBRS应用于动态车联网(IoV)场景中,模拟结果表明NTRU-IBRS在车辆交互期间能够同时保证隐私安全和提高通信效率。
车联网(IoV)路况监测需要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传输、存储与分析等处理,因此保障隐私数据安全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难以同时保障实时计算与数据安全。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两个初始化协议与一个定期报告协议等安全协议,并构建了基于软件防护扩展(SGX)技术的IoV路况监测安全数据处理框架(SDPF)。SDPF利用可信硬件在路侧单元(RSU)内实现隐私数据的明文计算,并通过安全协议和混合加密方案保证框架的高效运行与隐私保护。安全性分析表明,SDPF可抵御窃听、篡改、重放、假冒、回滚等攻击。实验结果表明,SDPF的各项计算操作均为毫秒级,尤其是单车辆的所有数据处理开销低于1 ms。与基于雾计算的车联网隐私保护框架(PFCF)和基于同态加密的云辅助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隐私保护框架(PPVF)相比,SDPF的安全设计更加全面,单会话消息长度减少了90%以上,计算时间至少缩短了16.38%。
针对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神经网络中存在的计算效率低和精度不足问题,提出一种三方协作下支持隐私保护训练的高效同态神经网络(HNN)。首先,为降低同态加密中密文乘密文运算产生的计算开销,结合秘密共享思想设计了一种安全快速的乘法协议,将密文乘密文运算转换为复杂度较低的明文乘密文运算;其次,为避免构建HNN时产生的密文多项式多轮迭代,并提高非线性计算精度,研究了一种安全的非线性计算方法,从而对添加随机掩码的混淆明文消息执行相应的非线性算子;最后,对所设计协议的安全性、正确性及效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HNN的有效性及优越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双服务器方案PPML,HNN的训练速度提高了18.9倍,模型精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云游戏作为云计算的"杀手级"应用正在引领游戏运行方式的变革。然而,云端与终端设备之间较大的网络延迟影响了云游戏的用户体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理念,部署在边缘节点之上的低延迟的云游戏框架——Gaming@Edge。为了降低边缘节点的计算负载以提升其并发能力,Gaming@Edge实现了一种基于压缩图形流的云游戏运行机制——GSGOD。GSGOD分离了游戏运行中的逻辑计算和画面渲染,实现了一种边+端的计算融合。此外,GSGOD还通过数据缓存、指令流水处理以及对象状态延迟更新等机制优化了云游戏的网络数据传输和系统延迟。实验结果表明,Gaming@Edge相比传统的云游戏系统能够降低平均74%的网络延迟,并提高4.3倍游戏实例并发能力。
针对社会网络中用户群组准确发现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链的用户主题群组发现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部分:主题空间发现、群组核心用户发现和主题群组发现.首先,给出了社会网络主题群组的相关形式化定义;然后,通过主题相关度计算发现主题空间,并给出主题空间上用户兴趣度计算方法;其次,提出原子、串联和并联信任链计算模型,并给出主题空间上的信任链计算方法;最后,分别给出主题空间发现算法、核心用户发现算法和主题群组发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用户群组发现算法相比基于兴趣度的群组发现算法和边紧密度群组发现算法,平均准确率提升4.1%和11.3%,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群组组织的准确度,在社会网络用户分类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针对移动终端隐私数据的安全问题,结合数据压缩、门限秘密共享和移动社交网络,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隐私数据安全存储及自毁方案.首先,对移动隐私数据进行无损压缩获得压缩数据.然后,使用对称密钥对压缩数据进行对称加密获得原始密文.接着,将原始密文分解成两部分密文块:其中一部分密文块与时间属性结合并封装成移动数据自毁对象(MDSO)后保存到云服务器中;另一部分密文块与对称密钥和时间属性结合,再经过拉格朗日多项式处理后获得密文分量.最后,将这些密文分量分别嵌入图片并共享到移动社交网络.当超过授权期后,任何用户都无法获取密文块重组出原始密文,从而无法恢复隐私数据,最终实现移动隐私数据的安全自毁.实验结果表明:当文件为10 KB时,压缩和加密时间之和仅为22 ms,说明所提方案性能开销较低.综合分析亦表明该方案具备较高安全性,能有效抵抗安全攻击,保护移动隐私数据的隐私安全.
针对微博消息往往会不同程度表现出性别倾向性的特点,从消息内容挖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的微博用户性别识别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容差粗集的微博消息表示模型(TRSRM),有效地刻画微博消息的性别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1000个真实微博用户的微博消息的测试集下,所提模型的准确率比特征项频数表示模型平均提高了7%,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
通过对软件可执行二进制码的静态反汇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对其进行非法的修改或窃取其知识产权。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在描述静态反汇编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支函数和跳转表欺骗两种隐藏程序控制流的反静态反汇编技术。这两种技术能够隐藏程序中跳转指令的真实目标地址,并能够伪造出导致静态反汇编器出错的假目标地址,从而提高程序的反静态反汇编性能,增加软件分析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