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模块度和标签传递的推荐算法
盛俊, 李斌, 陈崚
计算机应用    2020, 40 (9): 2606-2612.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0010095
摘要502)      PDF (1025KB)(453)    收藏
针对基于网络信息的商品推荐的问题,提出了在二部网络上基于社区挖掘和标签传递的推荐算法。首先,用带权的二部图来表达用户-项目的评分矩阵,利用标签传递技术对二部网络进行社区挖掘;然后,基于二部网络中的社区结构信息,充分利用用户所在的社区之间的相似性以及项目之间、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挖掘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最后,向用户进行项目的推荐。在实际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双向关联规则项目评分预测的推荐算法(BAR-CF)、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推荐算法(IR-CF)、基于网络链接预测的用户偏好预测方法(PLP)和改进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的方法(MU-CF)相比,该算法的平均绝对差(MAE)低0.1~0.3,准确率高0.2。因此,所提算法可以取得比其他类似方法更高质量的推荐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隐空间映射的带符号网络上的顶点分类
盛俊, 顾沈胜, 陈崚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5): 1411-1415.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112559
摘要477)      PDF (832KB)(502)    收藏
社会网络顶点分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绝大多数现有的网络顶点分类算法都集中在无符号的网络,而在边上具有符号的社交网络上的顶点分类算法却很少,且负链接对于符号网络分析的作用大于正链接。研究了符号网络中顶点的分类问题。首先将正、负网络映射到相对应的隐空间,提出基于隐空间的正负链接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优化该模型的迭代算法,通过对隐空间矩阵和映射矩阵的迭代优化,来对网络中的顶点进行分类。由带符号的社会网络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数据集Epinions上得到结果的F1值在11以上,在数据集Slashdo上得到结果的F1值在23.8以上,与随机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流数据上的频繁项挖掘算法
屠莉 陈崚
计算机应用    2011, 31 (02): 450-453.  
摘要1392)      PDF (583KB)(1141)    收藏
提出了一种流数据上的频繁项挖掘算法(SW-COUNT)。该算法通过数据采样技术挖掘滑动窗口下的数据流频繁项。给定的误差ε,SW-COUNT可以在O(ε-1)空间复杂度下,检测误差在εn内的数据流频繁项,对每个数据项的平均处理时间为O(1)。大量的实验证明,该算法比其他类似算法具有较好的精度质量以及时间和空间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一种快速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
吴甲 陈崚
计算机应用   
摘要2276)      PDF (947KB)(1244)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矩阵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关联矩阵的标准化,有效地降低了子图同构判断的代价。在此基础上,算法利用深度优先的思想,通过逐步扩展频繁边找出所有频繁子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其他同类算法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多数据流的实时聚类算法
陈崚 邹凌君 屠莉
计算机应用   
摘要1778)      PDF (736KB)(965)    收藏
针对当前对多条数据流的聚类算法不能兼顾质量和效率的矛盾,提出了基于相关系数的多条数据流的聚类算法,实现固定长度的在线动态聚类。算法引入衰减系数提高聚类质量,以相关系数作为流数据间相似度的度量标准,将数据流划分若干个数据段,以各数据流的相关统计信息进行聚类,得到实时的聚类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较高的效率、聚类质量和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用自适应的多种群蚁群算法求解频率分配问题
章春芳,陈崚,陈娟
计算机应用    2005, 25 (07): 1641-1644.   DOI: 10.3724/SP.J.1087.2005.01641
摘要1550)      PDF (662KB)(12993)    收藏

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多种群蚁群算法求解移动通信中的频率分配问题。该算法改变了传统蚁群算法只有一个蚂蚁群体的做法,使用多个蚂蚁子群体同时进行优化处理。为每个蚂蚁子群体定义一个收敛系数,根据收敛系数来决定子群体内部的路径选择和信息量更新、子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策略,同时采用自适应的信息更新策略以取得各蚂蚁子群体中解的多样性和收敛性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对固定频率分配和最小跨度频率分配问题进行仿真的实验,表明此算法不仅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性,而且有更快的寻优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