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09-08-01
    图形图像处理
    三角网格模型的补洞算法研究
    田建磊 刘旭敏 关永
    2009, 29(08):  2035-2037. 
    摘要 ( )   PDF (5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三角网格模型的空间孔洞修补算法。首先根据网格中的点、边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提取孔洞边界,然后根据孔洞区域的夹角的顺序在空间中依次填补三角形直至修补完全,接着对新增加的高度弯曲的三角形进行细分,最后对修补后的孔洞网格进行几何形态调整,光顺化整个孔洞曲面。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简单、有效,孔洞修补效果好。
    改进的圆角特征识别与抑制方法
    金永霞 陈正鸣
    2009, 29(08):  2038-2042. 
    摘要 ( )   PDF (8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利用圆角面截面线曲率特性识别圆角特征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首先识别出圆角面和点过渡面,然后将相邻圆角面和点过渡面组成圆角特征,并对圆角特征中包含的所有面进行整体抑制。通过曲面延伸求交计算圆角特征抑制后新模型的点、边几何信息,并调整相应的拓扑关系重构新模型。该方法扩展了现有方法的适用范围,支持含有自由曲面的实体模型中的等半径、变半径圆角特征的识别和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
    基于广义多项式神经网络的点云数据隐式曲面重构方法
    肖秀春 姜孝华 张雨浓
    2009, 29(08):  2043-2045. 
    摘要 ( )   PDF (5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点云数据的三维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隐曲面重构的广义多项式神经网络新方法。该广义多项式神经网络隐层各神经元激励函数互不相同且线性无关,能够对应地学习点云数据样本中不同的模式,因此,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基于梯度下降法原理,推导了其学习算法。仿真实验尝试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些简单封闭物体的带噪点云数据隐式曲面重建,取得了较理想的重建质量和去噪效果。
    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半径补偿新算法
    纪小刚
    2009, 29(08):  2046-2048. 
    摘要 ( )   PDF (4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理的半径补偿算法能有效提高逆向工程的最终精度。在分析了现有半径补偿算法及其相应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三角网格法,通过Delaunay三角剖分思想的引入,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半径补偿新算法,并对其中三角剖分的优化准则、边界点的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增压器叶轮为例,实现了叶轮叶面测量数据的半径补偿。
    计算机肖像漫画方法综述
    陈文娟 石民勇 孙国玉 孙庆杰
    2009, 29(08):  2049-2052. 
    摘要 ( )   PDF (7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肖像漫画因其能生动地对漫画对象的特点进行夸张,而在报纸等媒体中广泛使用。以计算机漫画创作流程为主线对计算机漫画创作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进行归纳与分析,重点介绍了目前几种有关特征夸张的理论方法,即用户手动确定夸张方式、模板夸张、根据漫画家的创作规则进行夸张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捕捉漫画家的规则等四种方法。最后阐述了有关特征夸张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球B样条的3D人物角色建模与动画
    徐欣 武仲科 周明全 骆岩林
    2009, 29(08):  2053-2055.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新的人物角色的快速建模和动画的方法。通过使用球B样条实现以骨架为基础自动构建角色模型以及数据驱动的角色动画生成方法。给定人物角色骨架后,依据人体测量学根据骨骼长度计算出关节点处的半径。通过插值关节点以及半径生成球B样条曲线曲面表示的角色模型。根据所获取的运动数据(来自运动捕获),通过更新控制顶点来更新角色模型,从而实现角色的实时动画。
    分块二维保局投影方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徐冬冬 陈秀宏
    2009, 29(08):  2056-2059. 
    摘要 ( )   PDF (5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块的二维保局投影(分块2DLPP)的人脸识别方法。先对原始图像矩阵进行分块,然后对分块子图像施行2DLPP方法,再将各个分块按照一定的次序整合起来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图像降维。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2DLPP方法。
    基于UPF的小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
    高山 毕笃彦 魏娜
    2009, 29(08):  2060-2064. 
    摘要 ( )   PDF (6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对复杂环境下小目标的联合检测和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小目标先跟踪后检测(TBD)算法。通过粒子滤波对小目标的运动状态和出现状态进行联合采样,并采用Unscented粒子滤波(UPF)方法对TBD算法进行了具体实现。新算法真正将跟踪思想引入到目标检测中去,对小目标的联合检测与跟踪具有灵敏度高,捕获概率和跟踪性能高,对采样粒子数要求低等优点,能有效增强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边检测边跟踪”能力。
    基于链码描述的图像图形特征提取
    王萍 强兆庆 许晋玮 贾惠珍
    2009, 29(08):  2065-2067. 
    摘要 ( )   PDF (6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取云团反射率图像内部层次类特征和轮廓线上不规则的凹陷类特征,在构建基于图像内容的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相对极坐标系下的距离链码和基于八方向链码的累积导数和差码方法,前者用于层次类特征提取,后者用于轮廓形态特征的提取,构建梯度特征、云砧特征以及凹陷特征的提取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下的特征类间区分度高,运行速度快,可用于解决非刚体图像的相关特征的提取。
    一种高阶各向异性扩散小波收缩图像降噪算法
    朱景福 黄凤岗
    2009, 29(08):  2068-2070. 
    摘要 ( )   PDF (6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像可以看作是一个曲面,描述曲面上某点相对于球面的弯曲程度可以用高斯曲率。提出用高斯曲率来定义在图像上的能量泛函,并得到相应的欧拉方程,利用梯度下降法推出基于高斯曲率的高阶各向异性扩散方程。进而根据小波收缩与各向异性扩散等价性框架,提出一种高阶各向异性扩散小波收缩图像降噪算法。实验表明,此算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持高频特征和边缘形状。
    基于梯度的图像分割新方法
    秦剑 李林 李绍明 李绍明
    2009, 29(08):  2071-2073.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玉米图像和Lena图像的分割方法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将传统的阈值分割与图像梯度计算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对玉米图像和Lena图像不但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而且具有计算简单,抗噪声能力强,并且同时适用于灰度与彩色图像的场合,较好地克服了传统阈值分割方法的缺点。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较好地分割出图像边界,且具有较好的时间性能和较好的分割效果。
    融合多特征的均值漂移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李华 张明新 郑金龙
    2009, 29(08):  2074-2076. 
    摘要 ( )   PDF (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均值漂移图像分割方法中只考虑图像颜色和空间信息,对纹理丰富的图像不能进行有效分割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融合图像颜色、纹理和空间等低层特征信息的图像分割方法。用极性、各向异性和对比度来表示图像的纹理信息,并结合颜色和空间信息形成图像分割特征;然后用均值漂移进行图像滤波;最后,进行区域合并得到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纹理丰富的自然风景图像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基于多尺度Retinex的自适应图像增强方法
    刘茜 卢心红 李象霖
    2009, 29(08):  2077-2079. 
    摘要 ( )   PDF (5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基于MSR的自适应图像增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自动处理由于云雾、雨天等天气原因和光照不足导致的景物不清、视觉质量差和对比度低的图像,提升多种类型的图像视觉质量。通过对实验的结果以及算法的普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基于压缩传感的手写字符识别方法
    刘长红 杨扬 陈勇
    2009, 29(08):  2080-2082.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出现的压缩传感理论,提出了一种鲁棒的手写字符识别方法,能很好地对含有噪声的字符进行识别。该方法通过对测试字符进行稀疏表示,采用L1范数最小化算法求得最稀疏的系数解,所获得的系数具有明显的类别信息,从而易于对测试字符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噪声鲁棒性。
    生物特征识别与虚拟现实
    基于手形交互与掌纹识别的增强现实应用
    陈明 陈一民 姚争为
    2009, 29(08):  2083-2086. 
    摘要 ( )   PDF (5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有增强现实系统交互方式的不足,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手形交互与掌纹识别的增强现实应用。提出了一种用于快速识别手形轮廓及其运动轮廓的匹配方法。利用一种改进的快速蚁群聚类算法来获取掌形的中心,建立相关的渲染坐标系,从而精确注册虚拟物体。同时,针对个性化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增强现实系统中应用的Harris快速掌纹识别算法。实验表明,识别算法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和实时性,能够满足增强现实系统的应用要求。
    基于脸部和步态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
    侯晓慧 刘志镜
    2009, 29(08):  2087-2088.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将脸部和步态特征相结合,应用于智能监控系统进行远距离视频流中身份识别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分别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和Fisherfaces方法进行步态和脸部的识别,之后将这两个分类器得到的结果进行匹配级的融合。对从不同方向采集的31个人的视频序列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脸部和步态特征相结合进行身份识别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其识别性能也优于只采用脸部或步态单一特征的识别方法。
    基于改进Snake模型的人体运动跟踪算法
    齐苏敏 齐邦强
    2009, 29(08):  2089-2091. 
    摘要 ( )   PDF (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改进Snake模型与光流估计相结合的人体运动自动实时跟踪算法。利用角点检测得到接近人体真实轮廓的初始轮廓,减少了迭代次数,降低了Snake模型收敛到局部极值的概率;同时针对Snake模型跟踪不够稳定、容易出现跟踪丢失问题,结合KLT光流法,选取当前帧所得到的轮廓点中的强特征点进行光流估计,将估计结果作为下一帧Snake的初始轮廓,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nake模型可使初始轮廓形变到人体真实轮廓,同时实现了视频序列中自动、实时的人体跟踪。
    传感器通道中的运动模式的步态识别算法
    王建荣 王庆节 曲日 喻梅 任长明
    2009, 29(08):  2092-2094. 
    摘要 ( )   PDF (6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模式的步态识别算法,应用于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由闸机构成的传感器通道中,对行走者和物体进行识别。算法是在检测人体步态的XY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用红外传感器替代摄像头采集个体的通行信息,将连续状态的XYT模型改进成离散状态的步态识别算法,通过定义一些符合人体步态特征的特殊的复合模式,即步态模式来区分人与物体。实验证明,该算法用于闸机的智能识别系统是有效的。
    结合小波变换和LogGabor滤波的虹膜识别方法
    周治平 吴会军
    2009, 29(08):  2095-2097. 
    摘要 ( )   PDF (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变换和LogGabor滤波结合起来进行虹膜识别的方法:小波分解后的低频子带包含了虹膜图像的主要信息,而LogGabor滤波能有效提取图像的纹理信息。将归一化的虹膜图像进行两层小波分解,再取其低频子带进行LogGabor滤波并量化生成虹膜模板,采用汉明距进行快速分类。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算法具有很好的识别率和等错率。
    多阈值划分的连续AdaBoost人脸检测
    孙士明 潘青 纪友芳
    2009, 29(08):  2098-2100. 
    摘要 ( )   PDF (6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AdaBoost算法要求对样本空间进行划分,传统的等距划分无法体现正负样本各自的分布规律。对基于连续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离散AdaBoost中弱分类器的阈值选取策略,通过多重最优阈值选择方法实现了样本空间的合理划分。在MITCBCL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比等距划分和连续AdaBoost算法检测率提高0.5%和2%,错误率降低0.15%和0.27%,算法收敛速度更快。
    虚拟手术中基于可碰撞集的软组织自碰撞检测算法
    李艳波 印桂生 张菁 倪军
    2009, 29(08):  2101-2104. 
    摘要 ( )   PDF (6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精确的碰撞检测是保证手术仿真真实性的重要条件。由于虚拟手术仿真过程中的高复杂性和高计算性,使得现有的碰撞检测已经不能满足实时性与复杂性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软组织自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软组织的曲率提取可碰撞集,基本几何元素间的自碰撞仅在该可碰撞集中发生,基本几何元素相交检测采用基于特征检测的方法。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碰撞检测的速度,而且能对人体软组织进行相对精确的检测。
    彩色扫描军事地形图等高线提取方法
    董贤军 陈鸿 汤晓安 张海英
    2009, 29(08):  2103-2111.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HSV色彩模型的等高线提取方法。首先去除地形图中的黑色要素,然后选取原图等高线上一像素点色调值作为初值,按一定步长逐步扩大色调阈值,借助对应二值图连通区域数确定阈值区间。该算法无须人为指定聚类中心和类数,初始像素点的选取对提取结果不起决定作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鲁棒性,并取得比较理想提取效果。
    基于GPGPU的海量山地地形数据的实时绘制算法
    王春 马纯永 陈戈
    2009, 29(08):  2105-2108. 
    摘要 ( )   PDF (6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山地地形海量数据的特点,基于GPU的Geometrical Clipmap算法,应用简化的工作流程,结合GPGPU技术,采用了一种更为合理的高程数据组织交换模式,通过引入高程误差数据巧妙地解决不同分辨率之间的裂缝问题,并对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作为地形纹理的实现方法加以补充,进而实现可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可视化。
    基于特征点的视频流拼接帧选择优化算法
    王铁建 赵红领 王宗敏
    2009, 29(08):  2112-2115. 
    摘要 ( )   PDF (7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具有公共视野的视频流拼接中视频帧的选择优化算法,算法计算候选帧与基准帧特征匹配对的特征向量差值的算术均值,选择均值最小的候选帧作为最佳拼接帧,与基准帧进行拼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拼接的视频流全景视图效果较好,算法很好地解决了视频流拼接中最佳拼接帧的自动选择问题。
    基于聚类匹配的移动机器人地图实时创建算法
    张辉 渠瀛 海丹 李勇 陈龙伟
    2009, 29(08):  2116-2119. 
    摘要 ( )   PDF (7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聚类思想的数据点集匹配算法。该匹配算法具有传统迭代匹配算法和非迭代匹配算法的优点,匹配速度快,精度高。结合上述匹配算法,给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仪的移动机器人环境地图实时创建方法。该方法使用从环境数据中提取出的特征点来完成两组激光数据点集的匹配,进而完成环境地图的创建。利用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救援机器人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完成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实时准确有效的环境地图创建。
    基于人体部件模板组装的服装量身定制技术研究
    石秀金 孙莉 李继云 施霞萍 陈家训
    2009, 29(08):  2120-2123. 
    摘要 ( )   PDF (6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采集人体样本数据,形成人体部件模板系列,根据客户提供的不同类型体形特征数据文件,提取出对应人体特征数据,生成个性化的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并最终生成个性化服装原型衣片。依照上述技术路线,设计了原型系统的架构,给出了功能结构,最后实现了原型系统。原型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技术路线正确,系统方案合理,有助于推广电子化量身定制(eMTM)应用
    基于粒子系统的战场特效通用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冷冕冕 孙少斌
    2009, 29(08):  2124-2127. 
    摘要 ( )   PDF (6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仿真实现抽取了各种战场特殊效果的共性,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将特效的物理特性的数学描述和表现特性的可视化描述相分离,同时结合程序式随机过程控制粒子系统的各特性模拟,并对通用模型采用基于视点距离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层次组织的类库,较好地满足了大规模虚拟战场环境仿真对特殊效果仿真真实性、实时性和开放性等要求。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通用模型扩展的实例。
    高性能计算与系统设计
    Windows程序运行于Linux系统的技术
    王亚军 刘金刚
    2009, 29(08):  2128-2131. 
    摘要 ( )   PDF (8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Linux系统上运行Windows程序,是Linux争夺桌面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对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运行于Linux系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综合阐述。对于兼容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目前Linux系统仅能运行Windows网络接口设备驱动程序;对于兼容Windows应用程序,目前可采取的技术有代码重构、跨平台编译、软件虚拟机和API仿真等技术。这些技术因各自的局限性而无法撼动Windows在桌面领域的统治地位,使得开发支持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Linux兼容内核成为提高桌面Linux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基于集群技术构建聚变研究高性能计算系统
    潘卫 陈燎原 李永革 张锦华 潘莉 夏凡
    2009, 29(08):  2132-2135. 
    摘要 ( )   PDF (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性能计算是解决大规模聚变模拟计算的有效途径。介绍如何基于集群技术构建聚变研究高性能计算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解析其高性价比的构建技术。最后,运用基准测试程序(LinPACK和NPB) 对这一系统进行测试,显示了该系统高效的并行计算性能。
    基于PXA3xx处理器的NAND闪存DMA方案
    史斌 丁志刚 张伟宏
    2009, 29(08):  2136-2138. 
    摘要 ( )   PDF (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PXA3xx处理器的特性,提出一种DMA控制器系统架构方案,并在此架构上结合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现NAND Flash的底层驱动程序。重点设计了基于JFFS2文件系统的读操作测试方案,测试结果表明,DMA方式能够有效降低CPU处理负载,缓解NAND Flash性能瓶颈。
    基于多核计算平台和高速缓存感知的Haar小波变换算法
    张加万 施翠翠
    2009, 29(08):  2139-2142. 
    摘要 ( )   PDF (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多核计算平台的普及性以及多核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通过充分利用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以及多线程程序设计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在多核平台上高速缓存优化的并行Haar小波计算算法。通过测定算法运行过程中高速缓存缺失率以及算法在不同多核计算平台上的运算性能,反映了该算法极大地降低了缺失率和减少了计算时间。如在数据规模8192条件下缺失率从95%降低到8.37%,计算时间从4.35s减至0.89s。由此证明了该计算方法具有高速且可移植的特性。
    嵌入式高可靠性异构双机冗余系统的设计
    满梦华 原亮 丁国良 巨政权 宋亮
    2009, 29(08):  2143-2145. 
    摘要 ( )   PDF (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复杂电磁环境下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可靠运行为设计目标,提出了基于ARM和FPGA的可重构双机并行处理模型,以期运用备份策略保证系统可靠性。进而,利用马尔可夫过程模型分析此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证明本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可靠性。
    一种介质设备控制方法
    马金鑫 袁丁
    2009, 29(08):  2146-2148. 
    摘要 ( )   PDF (6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传统的以WDM过滤驱动的方法来实现的设备控制原理。通过对这种传统方法的阐述说明了这种方法存在不够安全、不够灵活等缺点,对微软Windows的高中断级别的自旋锁源码进行反汇编分析,然后以NT过滤驱动的方式尝试实现WDM过滤驱动的机制,最后利用内核例程hook的方法,使用对驱动对象的派遣例程函数入口地址替换提出一种新的实现思路。经过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网络与通信
    一种新的分级扭Torus结构RTTM
    李翠锦 刘有耀 杜慧敏 韩俊刚
    2009, 29(08):  2149-2152. 
    摘要 ( )   PDF (7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互连网络中长方形Torus链路利用率低和负载不匀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级互连网络结构RTTM。该拓扑结构分为N级,第1级由2∧m×2∧m个节点的 Mesh拓扑结构构成,第2级到第N级由a×2a个节点的长方形扭Torus拓扑结构以递归方式连接而成。RTTM结构具有网络直径短、平均距离小以及良好的扩展性等特点。通过OPNET建模与仿真,结果表明RTTM拓扑结构链路利用率高,端到端延迟小,吞吐量大。
    机会分布式空时编码研究
    张鹏 王芙蓉 徐争光
    2009, 29(08):  2153-2156. 
    摘要 ( )   PDF (5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作分集技术能够在慢衰落无线环境中提供显著的性能增益。在现有的各种协作分集协议中,分布式空时编码是最有代表性的协作协议。但是由于其复杂性较高,实用性的分布式空时编码的研究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机会的分布式空时编码协议,不仅复杂度低,而且可以获取和分布式空时编码协议接近的性能。还针对如何根据中继节点的空间分布进行协作协议选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合子载波分群检测方法的组分天线MIMO-OFDM系统研究
    姚雪芬 黎福海
    2009, 29(08):  2157-2160. 
    摘要 ( )   PDF (5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OFDM子载波之间具有相关性与组分天线MIMOOFDM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信号检测方案。在接收端将全体OFDM子载波分群,对每一群里中心子载波上的信号采用组排序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并获得一组检测参数,对于其他子载波上的信号则依照该检测参数进行计算相对简单的分组干扰抑制检测。该方案相比对全体子载波上的信号均采用组排序检测方法的竭尽检测方案能大大降低检测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非常小。
    WAPM:适合广域分布式计算的并行编程模型
    付崇国 徐胜超
    2009, 29(08):  2161-2166.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的MPI与OpenMP等编程模型由于扩展性限制或并行粒度的差异而不适合于大规模的广域动态Internet环境。提出了一个用于广域网络范围内的并行编程模型(WAPM),为应用的分布式计算的编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解决方案。WAPM由通信库、通信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组成,并且具有通用编程、自适应并行、容错性等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就可形成一个广域范围内的并行程序设计环境。以分布式计算平台P2HP为工作平台,描述了WAPM分布式计算的实施过程。实验结果表明,WAPM是一个通用的、可行的、性能较好的编程模型。
    P2P网络的节点状态研究
    鲁薇 周竹荣 邱玉辉
    2009, 29(08):  2167-2170. 
    摘要 ( )   PDF (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等网络中,研究节点的行为差异有利于实现区分服务,激励节点共享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用节点状态表示节点行为表现,提出P2P节点状态模型,描述状态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将模型与节点行为评价机制结合,确定节点状态的约束条件,提高模型的可用性。实验证明模型有效地支持区分服务,能促进节点的资源共享,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
    联合空时需求预留和功率控制的MAC协议
    刘玉梅 郭黎利 申丽然
    2009, 29(08):  2170-2174. 
    摘要 ( )   PDF (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联合空时预留和功率控制MAC协议。它通过对信道时间和空间资源预留更为精确的估计优化了可用的信道资源,提高了信道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碰撞冲突的概率。因为物理层头部采用最低的速率进行传输,把这种时空估计信息嵌在物理层帧头部,可以把信息传播到更多更远的邻节点,减少了碰撞的概率。同时结合功率控制技术对数据包传输功率进行控制,降低了节点的能量消耗。通过仿真与IEEE 802.11 MAC协议进行比较,该协议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移动节点功率消耗明显降低,节点的能量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路转发的拓扑控制算法
    徐宏 汪光阳
    2009, 29(08):  2175-2178. 
    摘要 ( )   PDF (7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基于链路转发的混合分簇(LTHC)拓扑控制算法。该算法是在传统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LEACH)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簇首的通信方式来降低能耗。算法主要思想是:在网络生成若干簇后,在簇首与SINK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链路,并且链路节点为非簇首节点,簇首通过该链路转发数据到SINK节点。通过这种通信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离SINK节点较远的簇首能量消耗,使得网络的能量消耗平均分布到网络其他节点上,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期,提高网络通信量。通过仿真,发现LTCH算法远远优于传统LEACH算法,在通信量和网络生存期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骨干无线网状网的排队延迟性能研究
    黄丽莹
    2009, 29(08):  2179-2182. 
    摘要 ( )   PDF (5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一种基于网状分布的骨干无线网状网的延迟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均衡负载的最短路径路由协议。在此协议基础上,研究了无线网状网数据包的排队延迟,推导出无线网状网排队延迟与网络的规模、网关和网状路由器的服务能力、数据包到达率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分析排队延迟和网络容量的相互制约关系,并给出了在延迟限制条件下的网络容量。
    传感器反应网络协作机制综述
    赵文栋 彭来献 田畅
    2009, 29(08):  2183-2187. 
    摘要 ( )   PDF (8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点间协作机制是近年来无线传感器反应网络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无线传感器反应网络的特点及网络架构设计需求;介绍了Sensor与Actor节点之间以节能为中心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几种协作机制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及主要解决方案;分析了Actor节点之间协作的作用域重叠、可靠性及事件序问题;最后,针对无线传感器反应网络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基于负载均衡的簇间路由协议
    谢茂涛
    2009, 29(08):  2188-2190. 
    摘要 ( )   PDF (5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头节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簇间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记录邻居簇头节点到Sink节点的最小跳数信息建立到Sink节点的多条路径,根据簇节点的剩余能量和负载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路由,从而实现了簇头节点间的负载均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能有效地均衡网络负载和簇头节点能量消耗,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异构网络查询终端切换整合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于高 陈永生 郭玉臣
    2009, 29(08):  2191-2193.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基于终端仿真技术的异构网络信息查询的平台设计方案,利用终端仿真技术来解决当前异构网络信息查询中信息源位置固定、融合困难等问题。针对当前异构信息查询所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仿真硬件平台上搭建软件平台的实施方案,并给出硬件、软件的详细设计。最后设计了一种网络内容审计模型来完成对用户操作的监控记录。
    低轨卫星网络支持飞机用户的切换管理算法
    陈炳才 韩亚萍 郭黎利 聂伯勋
    2009, 29(08):  2194-2197. 
    摘要 ( )   PDF (7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支持高速飞行的飞机用户无缝接入问题,基于动态多普勒频移技术,提出一种支持高速飞机用户的卫星网络切换管理算法。在分析低轨道卫星网络覆盖地面低速用户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飞机用户高速运动和卫星自身高速移动的特点,就处于低轨卫星覆盖下的飞机用户进行星间切换的管理算法深入分析,对算法原理及切换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飞机用户发生卫星切换的时刻和位置的数学表达式。最后,以类Teledesic系统为例,就该算法中切换门限值的选取对卫星系统性能及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信息安全
    一类分组密码的S盒重组算法
    杨宏志 韩文报
    2009, 29(08):  2198-2199. 
    摘要 ( )   PDF (4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盒是许多分组密码唯一的非线性部件,它的密码强度决定了整个密码算法的安全强度。足够大的S盒是安全的,但为了便于实现,分组密码多采用若干小S盒拼凑。针对一类分组密码算法,通过将S盒与密钥相关联,给出了S盒重组算法,丰富了S盒的应用模式,有效提高了分组密码的安全强度。
    高级数据加密标准的差分电磁分析
    丁国良 李志祥 尹文龙 赵强
    2009, 29(08):  2200-2203. 
    摘要 ( )   PDF (6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高级数据加密标准(AES)针对电磁旁路攻击的脆弱性,分析了微处理器的电磁信息泄漏模型和攻击AES时D函数的选择问题。针对PHILIPS 89C51实现的AES128密码系统,采用差分电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密码破译实验,成功获得了128位密钥。经分析发现AES的字节替代变换可产生密钥泄露,为密码系统实施相关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一个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胡国政 洪帆
    2009, 29(08):  2204-2206. 
    摘要 ( )   PDF (4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消除了公钥基础设施中的证书,同时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最近,樊睿等人在一个无证书签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并声称该方案满足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的所有安全性质。可是,通过对该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案对于无证书密码体制中两种类型的攻击即公钥替换攻击和恶意KGC(Key Generating Centre)攻击都是不安全的。给出了攻击方法,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基于书写力与字形信息的生物特征密钥生成
    常郝 周国祥
    2009, 29(08):  2207-2209. 
    摘要 ( )   PDF (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Tablet手写平台提出动态手写签名密钥生成方案,采用傅里叶变换提取特征,使用多态离散化算法生成稳定密钥,实现从动态手写签名到加密密钥的安全转换,并通过实验分析密钥生成方案的认证性能和安全性能。生成的密钥破译困难,随身携带,不会丢失被盗,不会增加用户的记忆负担,可用于身份认证、文件加密以及数字版权管理等领域。
    新的基于波传播的图像加密算法
    赖师悦 廖晓峰 周庆
    2009, 29(08):  2210-2212. 
    摘要 ( )   PDF (6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传播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模拟波的传播过程,通过将该像素点原灰度值与波传到该像素点时的波的位移值相加来来改变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并将相加得到的灰度值模256作为最终加密后的值。在加密图像时可在图像上模拟多个波,选择多个不同的点为它们波源,进行叠加。该算法结合自适应图像加密技术,具有易于实现、计算简单的特点,在安全性和计算效率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以上优点。
    基于分簇的Ad Hoc网络组密钥建立方案
    张小彬 韩继红 王亚弟 刘敏
    2009, 29(08):  2213-2217. 
    摘要 ( )   PDF (7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簇的移动Ad Hoc网络组密钥建立方案。该方案首先采用部分协商和部分分发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簇密钥,然后采用完全协商的方式来建立组密钥。协商过程采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和双线性对来实施,能够对不诚实节点进行检测和鉴别。簇密钥分发则采用成员过滤技术来实施。另外,还提出了一个签名方案来提供认证性。提出的组密钥建立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组密钥建立过程的计算和通信开销,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动态安全的多级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
    邹惠 王建东
    2009, 29(08):  2218-2219. 
    摘要 ( )   PDF (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有的多秘密共享方案中,存在只能在同一级门限下共享秘密的限制。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利用二元多项式,给出一种多级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二元多项式能在不同级门限共享中退化为不同的低阶的二元多项式,实现多级多秘密共享。该方案具有如下特点:在多级门限下共享秘密,在同级门限下可共享任意多个秘密;具有动态安全性,能定时更新成员的子秘密。
    标准模型下的高效短群签名
    马海英 石振国 顾翔
    2009, 29(08):  2220-2222. 
    摘要 ( )   PDF (5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DH假设下BB签名方案,构造了一个两层签名方案,通过应用合理的假设和非交互知识证明系统,提出了一种标准模型下完全匿名的动态短群签名方案,并证明了该方案满足BSZ模型的安全需求。与最近的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较短的签名长度,且允许新成员的动态加入,群管理员不能伪造成员的签名。
    基于报警序列的入侵场景自动构建
    郭帆 涂风涛 余敏
    2009, 29(08):  2223-2226. 
    摘要 ( )   PDF (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IDS)由于其规则的抽象程度较低,导致一次攻击行为会产生大量重复和相关报警。研究表明,入侵场景可提供较高层次的抽象来表示攻击过程,但是已有研究方法均无法在线生成入侵场景。提出一种自动构建入侵场景的方法,将原始报警按照(源,目标)IP对和优先级分类成不同超报警序列集合,从中挖掘频繁闭序列作为入侵场景。在Darpa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在线运行,并可有效发现攻击过程。
    基于遗传优化与模糊规则挖掘的异常入侵检测
    徐东升 艾晓燕 阎世梁
    2009, 29(08):  2227-2229. 
    摘要 ( )   PDF (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体进化计算框架与遗传模糊规则挖掘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通过应用模糊集分布策略、解释性的控制策略和模糊规则生成策略,实现了Agent之间的模糊集信息交换,从而有效地从网络数据中抽取正确的、可解释的模糊IFTHEN分类规则,优化了模糊系统的可解释性,并提高了系统的紧凑性。采用KDDCup99数据集进行测试,并与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R2L的攻击检测性能稍弱,对DoS、Probe和U2R的攻击均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与较低的误报率。
    URL攻击防范和细粒度权限管理的安全链接方法
    杜恩宽
    2009, 29(08):  2230-2232. 
    摘要 ( )   PDF (4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URL攻击提出了一种安全链接的生成和验证方法,能有效防止URL篡改而防范攻击;并融合权限管理需要,加入了细粒度的权限管理;最后,结合J2EE实际应用环境,介绍了安全链接方法的实施细节和注意事项。
    人工智能
    高效的信息表求核算法—兄弟判断法
    农修德 徐章艳
    2009, 29(08):  2230-2263. 
    摘要 ( )   PDF (5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的求核算法大多基于决策表,基于信息表的很少。为此,先寻求理论依据,说明了U/R与U/(R-{a})的内在关系,得出了[x]R-{a}/{a}细分[x]R-{a}的结论,证明了U/(R-{a})≠U/R与结论“U/R元素有兄弟”的等价性。然后基于二叉树设计思想,用兄弟存储结构设计了一个新的信息表求核算法,仅需生成较小的二叉树就能求核,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别为O(|C|2(上标)|U|)和O(|U|)。算法的主要贡献是将求核问题转化为等价类生成过程中兄弟的有无判断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信息安全
    基于统计特征的鲁棒图像拷贝检测技术
    马晓普 刘妍
    2009, 29(08):  2233-2235. 
    摘要 ( )   PDF (4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几何攻击的拷贝检测技术是图像拷贝检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图像拷贝检测方法中,多数对类似噪声的图像失真比较鲁棒,而对于几何类失真则比较脆弱。因此,提出一种鲁棒图像拷贝检测技术,利用图像高斯过滤后的低频部分中的统计特征(直方图形状和均值)进行拷贝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抵抗不改变内容的几何失真和图像处理攻击。
    基于陷阱邮箱的蠕虫邮件行为模式识别方法
    贾永新 肖爱梅
    2009, 29(08):  2236-2239. 
    摘要 ( )   PDF (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在免疫机制生效前最大限度地控制邮件蠕虫的传播,提出了一种以动态分布的陷阱邮箱为基础的蠕虫邮件行为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陷阱诱骗及行为模型匹配两个方面对蠕虫邮件进行互补过滤,克服了以往检测方法对传播延时较长的邮件蠕虫活动敏感度不高的缺点。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传播因子的邮件蠕虫,新方法在控制病毒的传播上有显著的成效。
    人工智能
    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龙文 梁昔明 董淑华 阎纲
    2009, 29(08):  2240-2242.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维复杂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适应度函数和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考虑了搜索点的函数值及其变化率,并将该信息加入适应度函数。利用维惯性权重矩阵自适应动态调整惯性权重,较好地平衡了算法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并分析了惯性权重随种群多样性的变化关系。在算法后期计算每一维的收敛度,以一定的概率对收敛度最小的维进行变异,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对高维测试函数的实验表明,算法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
    光滑支持向量分类机的收敛上界研究
    李广明 熊金志
    2009, 29(08):  2243-2244. 
    摘要 ( )   PDF (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ee 等人使用光滑技术,提出了光滑支持向量分类机模型(SSVM),但该分类机的收敛上界问题尚待解决。介绍了光滑支持向量分类机模型的原理,用集合论等方法证明模型 SSVM 的收敛性,然后得到收敛上界的计算公式。成功解决了光滑支持向量分类机的收敛上界问题。
    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信息熵的知识获取方法
    许翔 张东波 黄辉先 刘子文
    2009, 29(08):  2245-2249. 
    摘要 ( )   PDF (7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易陷入局部优化的问题,在PSO算法加入交叉变异算子,克服了标准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并将改进的PSO算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聚类算法CMPSOFCM,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搜索能力和聚类效果。进而将聚类得到的属性隶属矩阵用于属性约简,并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模糊粗糙集知识获取的方法。实验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决策树和相异度算法的移动通信客户分类方法
    陈峰
    2009, 29(08):  2250-2252. 
    摘要 ( )   PDF (6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客户信息挖掘是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领域中典型应用之一,具有较高研究意义和商业应用价值。在基于决策树的数据分类算法基础上,采用相异度计算原理进行再次分类,以此对移动通信客户信息中的不同属性进行分析,重点对移动通信客户是否可能成长为高价值客户的分类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组合分类算法在移动通信客户分类时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83.1%。
    由贪心策略构造Chebyshev多项式概要
    李方圆 何海江
    2009, 29(08):  2253-2253. 
    摘要 ( )   PDF (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概要能有效估计数据库关系属性的频度分布。然而,从M个Chebyshev系数选择最近似原始频度分布的N(N>M)个系数,是NP难问题。依据贪心策略,提出了三种概要构造算法,精度最高的一个称为GreedyB。 GreedyB先找出2N个绝对值最大的系数,再由贪心策略剔除多余的N个。在模拟数据序列和实际数据序列的实验数据表明,GreedyB尽管时间复杂度要高,但L1、L2、L∞等误差显著较小。
    基于不确定性度量的证据组合方法
    夏文俊 朱林户 陆陶荣
    2009, 29(08):  2257-2259. 
    摘要 ( )   PDF (4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Dempster组合规则不能有效组合冲突证据,已有的基于证据间距离的改进组合方法计算复杂度较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证据加权平均组合方法。首先以邓勇等人的组合方法为例计算了基于证据间距离的改进组合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了造成计算复杂度较大的原因;然后通过引入证据的不确定性度量概念来描述证据的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定义证据的权重;最后给出算法步骤。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融合冲突证据,收敛速度快且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基于指代消解的中文事件融合方法
    许荣华 吴刚 李培峰 朱巧明
    2009, 29(08):  2264-2267. 
    摘要 ( )   PDF (6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件抽取是信息抽取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事件抽取获得的信息不完整和语义不明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指代消解和信息融合理论,通过事件元素归一化和互指事件的合并,在数据和特征两个层次上对事件信息进行融合,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事件信息,并在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精简整个信息系统的信息量。在裁员事件的融合实验中正确率达到86.9%。
    结合新型文档频和二进制可辨矩阵的特征选择
    马春华 朱颢东 钟勇
    2009, 29(08):  2268-2271. 
    摘要 ( )   PDF (6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征选择是文本分类的一个核心研究课题。分析了几种经典特征选择方法并总结了它们的不足,提出了一个新型文档频,引入粗糙集理论,并给出了一个基于二进制可辨矩阵的属性约简算法,最后把该属性约简算法同新型文档频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特征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新型文档频进行特征初选以过滤掉一些词条,然后利用所提属性约简算法消除冗余。通过对人民网的8类新闻组,每类300篇文档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特征选择方法在分类准确率和召回率上优于互信息、CHI和信息增益方法。
    基于区间灰数的MAS任务分配模型及VIKOR方法
    李为相 李帮义
    2009, 29(08):  2272-2275. 
    摘要 ( )   PDF (5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引入区间灰数范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区间灰数的多属性多Agent系统(MAS)任务分配模型,提出了基于区间灰数的扩展VIKOR方法及多属性MAS最优任务分配原理,并对该任务分配算法进行有效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说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且能够做出比较合理的任务分配决策。
    基于二叉树编码遗传算法的SOA服务选择
    杨艳梅 赵逢禹 韩文冬
    2009, 29(08):  2276-2280. 
    摘要 ( )   PDF (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SOA 服务组合中服务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编码的遗传算法。首先将一个服务的组合方案等效成AOV图,并将其转换成二叉树,然后进行后续遍历并编码。该编码基于二叉树结构,树的非叶子节点保存了其子树的QoS计算结果,可有效降低遗传算法的计算量;同时可表示分支结构的组合方案,克服了一维编码的局限性。通过实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及比一维编码遗传算法更高的执行效率。
    典型应用
    基于LSSVM的MIMO系统快速在线辨识方法
    周欣然 滕召胜 赵新闻
    2009, 29(08):  2281-2284. 
    摘要 ( )   PDF (6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时变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在线辨识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快速在线辨识方法。介绍了现有LSSVM增量式和在线式学习算法,并为它引入了一些加速实现策略,得到LSSVM快速在线式学习算法。将MIMO系统分解为多个多输入单输出(MISO)子系统,对每一个MISO利用一个LSSVM在线建模;这些LSSVM执行快速在线式学习算法。数字仿真显示该方法建模速度快,模型预测精度高。
    视觉检测的多分配电梯群控调度算法与仿真设计
    钟灵 章云 杨玲玲 曾启杰 黄永慧
    2009, 29(08):  2285-2287.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电梯群控系统的效率,介绍设计的基于非平稳泊松过程的人流模型和MVC模式的仿真电梯群控系统,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多电梯分配算法,该算法可调度多台电梯同时服务一个厅外召唤。在仿真平台上的实验证明,新算法在平均候梯时间和剩余候梯人数指标上明显优于最小最长候梯算法。
    叠加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分形熵分析
    李涛 夏浪 何怡刚
    2009, 29(08):  2288-2290. 
    摘要 ( )   PDF (4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暂态电能质量会给敏感用户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在最普遍情况下识别叠加的暂态电能质量扰动非常重要。从图形模式识别的角度出发,基于分形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段,并构建含扰动波形的能量熵,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大熵方法辨识特征最为显著的扰动。随后在波形中去掉该扰动,在剩下的波形中辨识新的暂态扰动,由此可逐个辨识叠加波形中所有的暂态电能质量扰动。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稳健性,可以在噪声环境中识别叠加的小幅度暂态电能质量扰动,识别率也较高。
    基于用户经验反馈的Web Services可信度评测体系构建
    吴建斌 吕刚
    2009, 29(08):  2291-2292. 
    摘要 ( )   PDF (4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务之间的可信度是Web Services推广和计价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提出服务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包括QoS可信度和用户对服务执行结果的满意程度。通过用户经验反馈,针对不同领域获取用户对相应服务的可信度评价量化值,并计算QoS的实际满足率,以此建立服务的可信度评测体系。针对QoS欺骗问题,通过定期QoS统计分析,及时进行QoS修正,保持服务的高可信度。通过在模拟系统中的试用,此可信度评测体系在持续欺骗服务实体和暂时性QoS失真情况下均较低为合理。
    可扩展的数据集成引擎DataTurbo的设计与实现
    冯家耀 齐德昱 钱正平
    2009, 29(08):  2293-2298. 
    摘要 ( )   PDF (9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分布式异构数据共享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用于解决分布式数据迁移、集成、融合的平台DataTurbo。DataTurbo利用可扩展功能构件支持贴近用户语义的策略描述,结合灵活的调度引擎,弥补了很多商业工具仅支持规范化的数据访问接口以及功能局限的弱点,成为一个综合的平台。重点剖析了DataTurbo系统的框架结构,强调功能层下面的引擎支撑层的设计与实现,重点描述了核心调度逻辑和功能构件的规范。DataTurbo现已成功部署并服务于广州市番禺区数据中心,能承担大量异构数据的交换与同步,适合政府各级部门、企业各级机构的数据集成、共享与数据中心的构建。
    基于WSMO服务质量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
    周娟 李蜀瑜
    2009, 29(08):  2299-2302. 
    摘要 ( )   PDF (5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对Web服务进行语义描述最流行的两个框架是OWL-S和WSMO,但它们主要都是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对服务进行描述,缺乏对服务质量的明确刻画,导致服务请求者难以得到最佳服务。针对此问题,本文对WSMO规范进行了扩展,定义了一个QoS的元模型——WSMO-QoS,给出了QoS的本体词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QoS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并给出一个从基本描述、IOPE、QoS三个层次实现服务匹配的算法。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服务匹配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轴节点的XML Schema到关系模式的映射
    任廷艳 余建桥
    2009, 29(08):  2303-2305.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TD模式不支持复杂元素类型定义,在引入Schema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给出XML上的复杂元素和函数依赖的定义,提出一种基于轴节点的映射算法。该算法根据轴节点和XML函数依赖生成关系表,能保持XML文档的内容和结构信息,保持函数依赖,减少存储冗余,并且证明映射后的关系模式满足3NF。
    基于Petri网的智能终端装备操作训练考核通用建模方法
    熊志辉 王德鑫 刘少华 程钢 张茂军
    2009, 29(08):  2306-2308. 
    摘要 ( )   PDF (5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终端装备操作训练考核中,存在实物操作考核环境不可再现、训练考核模拟器研发周期长、通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智能终端装备操作训练考核的通用建模方法,建立装备操作任务的Petri网模型,把操作步骤构成库所集合,操作步骤变换构成变迁集合,各操作步骤的按键区域(操作热区)作为变迁的触发(点火)条件。为了屏蔽不同智能终端装备操作面板、按键(按钮)差异,把智能终端装备操作面板图片作为训练考核的操作面板,用操作热区体现用户动作,从而适合不同的智能终端装备。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建立所需的训练考核任务,且能屏蔽智能终端装备在外观、操作面板、显示面板等方面的差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数据会议系统中的透明电子白板应用
    贾冰 王晟 张敏
    2009, 29(08):  2309-2311.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介绍了T.120数据会议系统框架,在该系统的标准应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支持远程培训,具有对同步播放视频进行实时勾画点评功能的、多方共享的透明电子白板的应用构想,并详细阐述了该透明电子白板的具体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一种面向服务的异步消息中间件的设计
    赵革科 常炳国
    2009, 29(08):  2312-2314. 
    摘要 ( )   PDF (4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开放式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是有效解决大规模企业应用集成的重要技术,但是SOA对异步传输和可靠为特征的复杂网络应用支持不足。传统消息中间件MOM虽具有松耦合和异步传输特性,但大多适用于企业内部集成,且其扩展性和灵活性不足,难以拓展到大规模网络环境。在全面吸收SOA和MOM的技术优点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异步消息中间件体系结构,并研究了消息传输算法,服务重组和安全服务等关键技术。结合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集成,验证了面向服务的异步消息中间件的扩展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2025年 45卷 4期
刊出日期: 2025-04-10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荣誉主编:张景中
主  编:徐宗本
副主编
:申恒涛 夏朝晖

国内邮发代号:62-110
国外发行代号:M4616
地址:四川成都双流区四川天府新区
   兴隆街道科智路1369号
   中科信息(科学城园区) B213
   (计算机应用编辑部)
电话:028-85224283-803
   028-85222239-803
网址:www.joca.cn
E-mail: bjb@joca.cn
期刊微信公众号
CCF扫码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