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声图像左心室分割方法
朱锴, 付忠良, 陈晓清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7): 2121-2124.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112321
摘要596)      PDF (690KB)(375)    收藏

超声图像左心室的分割在临床上对医生的作用巨大。由于超声图像含有大量噪声,轮廓特征不明显,目前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对左心室分割容易得到不必要的区域,并且分割目标不完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全卷积神经网络(FCN)基础上加入了关键点定位和求取图像凸包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优化。首先采用FCN获取初步的分割结果;然后为了去除分割结果中的错误区域,提出一种CNN定位左心室三个关键点的位置,通过关键点筛选掉分割结果中不必要的区域;最后为保证剩余区域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心室,利用求取图像凸包算法将所有有效区域进行合并。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图像左心室分割效果上,所提方法能够在普通FCN的基础上获得很大的提升,在交并比评价标准下,该方法获取的左心室结果能够比传统CNN方法提升近1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左心室超声图像特征点定位
周玉金, 王晓东, 张力戈, 朱锴, 姚宇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4): 1201-1207.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091931
摘要581)      PDF (1169KB)(411)    收藏
针对传统级联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左心室超声图像中定位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更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RCNN)模型提取区域的级联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超声图像中左心室心内膜和心外膜轮廓特征点的定位。首先,采用两级级联的方式改进传统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第一级网络利用一个改进的卷积网络粗略定位左心室心内膜和心外膜联合的特征点,第二级网络使用四个改进的卷积网络分别对心内膜特征点和心外膜特征点进行位置微调,之后定位输出左心室心内膜和心外膜联合的轮廓特征点位置;然后,将改进的级联卷积神经网络与目标区域提取融合,即利用Faster-RCNN模型提取包含左心室的目标区域并将目标区域送入改进的级联卷积神经网络;最后,由粗到细对左心室轮廓特征点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相比,所提方法在左心室超声图像上的定位效果更好,更逼近真实值,在均方根误差的评价标准下,特征点定位准确度提升了32.6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多分类AdaBoost改进算法的TEE标准切面分类
王莉莉, 付忠良, 陶攀, 朱锴
计算机应用    2017, 37 (8): 2253-2257.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8.2253
摘要632)      PDF (922KB)(622)    收藏
针对超声图像样本冗余、不同标准切面因疾病导致的高度相似性、感兴趣区域定位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特征袋(BOF)特征、主动学习方法和多分类AdaBoost改进算法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标准切面分类方法。首先采用BOF方法对超声图像进行描述;然后采用主动学习方法选择对分类器最有价值的样本作为训练集;最后,在AdaBoost算法对弱分类器的迭代训练中,根据临时强分类器的分类情况调整样本更新规则,实现对多分类AdaBoost算法的改进和TEE标准切面的分类。在TEE数据集和三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比AdaBoost.SAMME算法、多分类支持向量机(SVM)算法、BP神经网络和AdaBoost.M2算法,所提算法在各个数据集上的G-mean指标、整体分类准确率和大多数类别分类准确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比较难分的类别分类准确率提升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在包含类间相似样本的数据集上,分类器的性能有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声心动图切面识别方法
陶攀, 付忠良, 朱锴, 王莉莉
计算机应用    2017, 37 (5): 1434-143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5.1434
摘要710)      PDF (1056KB)(665)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自动识别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的方法,并可视化分析了深度模型的有效性。针对网络全连接层占有模型大部分参数的缺点,引入空间金字塔均值池层化替代全连接层,获得更多空间结构信息,并大大减少模型参数、降低过拟合风险,通过类别显著性区域将类似注意力机制引入模型可视化过程。通过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的识别问题案例,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鲁棒性和有效性进行解释。在超声心动图上的可视化分析实验表明,改进深度模型作出的识别决策依据,同医师辨别分类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的依据一致,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