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BERT的初等数学文本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张毅, 王爽胜, 何彬, 叶培明, 李克强
《计算机应用》唯一官方网站    2022, 42 (2): 433-439.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1020334
摘要659)   HTML34)    PDF (689KB)(458)    收藏

在初等数学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NER)中,针对传统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中词嵌入无法表征一词多义以及特征提取过程中忽略部分局部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ERT的初等数学文本命名实体识别方法——BERT-BiLSTM-IDCNN-CRF。首先,采用BERT进行预训练,然后将训练得到的词向量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与迭代膨胀卷积网络(IDCNN)中提取特征,再将两种神经网络输出的特征进行合并,最后经过条件随机场(CRF)修正后进行输出。实验结果表明:BERT-BiLSTM-IDCNN-CRF在初等数学试题数据集上的F1值为93.91%,相较于BiLSTM-CRF基准方法的F1值提升了4.29个百分点,相较于BERT-BiLSTM-CRF方法的F1值提高了1.23个百分点;该方法对线、角、面、数列等实体识别的F1值均高于91%,验证了该方法对初等数学实体识别的有效性。此外,在所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注意力机制后,该方法的召回率下降了0.67个百分点,但准确率上升了0.75个百分点,注意力机制的引入对所提方法的识别效果提升不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和大涡模拟的颈动脉分叉狭窄流动并行计算
张毅卓, 葛森, 王良军, 谢江, 曹洁, 张武
《计算机应用》唯一官方网站    2020, 40 (2): 404-409.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81388
摘要385)   HTML1)    PDF (1296KB)(476)    收藏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密切相关,血液流动状况的精确模拟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精确模拟脉动流场,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的基础上,添加大涡模拟(LES)模型,建立了LBM-LES颈动脉模拟算法。利用医学图像重构软件,建立颈动脉狭窄真实几何模型,对颈动脉狭窄脉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血液流动速度、壁面剪切应力(WSS)等,得出了有意义的流动结果,验证了LBM-LES对颈动脉狭窄后段血液流动研究的有效性。基于OpenMP编程环境,在高性能集群机全互联胖节点上进行了千万量级网格的并行计算,结果表明LBM-LES颈动脉模拟算法具有较好的并行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感知掩蔽的重构非负矩阵分解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
李艳生, 刘园, 张毅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3): 894-89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071489
摘要519)      PDF (830KB)(406)    收藏

针对非负矩阵分解(NMF)语音增强算法在低信噪比(SNR)非稳定环境下存在噪声残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知掩蔽的重构NMF(PM-RNMF)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将心理声学掩蔽特性应用于NMF语音增强算法中;其次,对不同频率位采用不同的掩蔽阈值,建立自适应感知掩蔽增益函数,通过阈值约束残余噪声能量和语音失真能量;最后,结合语音存在概率(SPP)进行感知增益修正,重构NMF算法,以此建立新的目标函数。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SNR的3种非稳定噪声环境下,与NMF、重构NMF(RNMF)、感知掩蔽深度神经网络(PM-DNN)算法相比,PM-RNMF算法的感知语音质量评估(PESQ)平均值分别提高了0.767、0.474、0.162,信源失真比(SDR)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785、1.197、0.948。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低频还是高频PM-RNMF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黄超, 梁圣涛, 张毅, 张杰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10): 2859-2864.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40722
摘要775)      PDF (873KB)(481)    收藏
在静态多障碍物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中,粒子群算法存在容易产生早熟收敛和局部寻优能力较差等缺点,导致机器人路径规划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MOGOA)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要求将路径长度、平滑度和安全性作为路径优化的目标,建立相应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在种群的搜索过程中,引入曲线自适应策略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并使用Pareto最优准则来解决三个目标之间的共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寻找到的路径更短,表现出更好的收敛性。该算法与多目标粒子群(MOPSO)算法相比路径长度减少了约2.01%,搜索到最小路径的迭代次数减少了约19.3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多特征i-vector的短语音说话人识别算法
孙念, 张毅, 林海波, 黄超
计算机应用    2018, 38 (10): 2839-2843.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030598
摘要609)      PDF (731KB)(385)    收藏
当测试语音时长充足时,单一特征的信息量和区分性足够完成说话人识别任务,但是在测试语音很短的情况下,语音信号里缺乏充分的说话人信息,使得说话人识别性能急剧下降。针对短语音条件下的说话人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i-vector的短语音说话人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提取不同的声学特征向量组合成一个高维特征向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去除高维特征向量的相关性,使特征之间正交化,最后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挑选出最具区分性的特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间维度,从而实现更好的说话人识别性能。结合TIMIT语料库进行实验,同一时长的短语音(2 s)条件下,所提算法比基于i-vector的单一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感知对数面积比系数(PLAR)特征系统在等错误率(EER)上分别有相对72.16%、69.47%和73.62%的下降。不同时长的短语音条件下,所提算法比基于i-vector的单一特征系统在EER和检测代价函数(DCF)上大致都有50%的降低。基于以上两种实验的结果充分表明了所提算法在短语音说话人识别系统中可以充分提取说话人的个性信息,有利地提高说话人识别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兴趣点定位的局部方向模式人脸识别方法
罗元, 李慧敏, 张毅
计算机应用    2017, 37 (8): 2248-2252.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8.2248
摘要519)      PDF (812KB)(530)    收藏
为了解决局部方向模式(LDP)在人脸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固定的平均分块方式,不能自适应突出不同样本特征的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兴趣点定位的改进LDP人脸特征提取方法。兴趣点所在位置特征信息丰富,其根据不同图像自动分布,可以突出不同图像的不同特点。首先定位人脸图像的加速鲁棒特征(SURF)特征点,并通过 K-means聚类算法优化兴趣点的数量,确定兴趣点位置;之后以每个兴趣点作为中心建立LDP特征提取窗口,计算其4方向LDP编码,得出图像的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人脸进行识别分类。使用该改进算法分别在FERET和Yale数据库中进行实验,并与原始LDP、4方向的LDP方法(4-LDP)、融合PCA与LDP的特征提取算法(PCA-LDP)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在保证系统实时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路网中位置不确定的二元反 kNN查询
徐伟, 李文根, 张毅超, 关佶红
计算机应用    2017, 37 (2): 341-346.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2.0341
摘要670)      PDF (877KB)(616)    收藏

针对路网限制和物体位置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路网中位置不确定的二元反kNN查询(PBRkNN),旨在查找一组位置不确定的点,使得每个不确定点的kNN包含给定查询点的概率大于一个阈值。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进行剪枝处理的基本算法,即PE算法;接着在PE算法的基础上通过预处理计算出每个点的kNN从而加快查询速度,即PPE算法;而为了进一步减小PPE算法中范围查询的开销,提出PPEE算法,利用网格索引来索引范围查询中要查询的不确定空间点,从而提升算法的效率。最后,在北京和加州路网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些预处理的策略确实可以有效地处理路网中位置不确定的二元反kNN查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改进深度信息的手势分割与定位
林海波, 王圣彬, 张毅
计算机应用    2017, 37 (1): 251-254.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1.0251
摘要612)      PDF (753KB)(632)    收藏
针对基于Kinect深度信息分割的手势往往包含手腕易造成后续手势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深度信息的手势分割与定位算法。首先,基于深度信息阈值限定在实验空间中检测出手势二值图;然后,根据普通手势特征,提出基于手势端点检测和可变阈值算法分割出准确手势。为得到稳定的分割效果,对分割手势进行形态学处理,最后选取基于手势重心坐标和最大内切圆圆心坐标的联合手势定位法定位手势。实验结果表明,该手势分割方法比已有分割方法更准确可靠,联合手势定位比Kinect软件开发工具包骨骼数据定位和手势重心定位稳定,无奇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自适应多提议分布粒子滤波的蒙特卡洛定位算法
罗元, 庞冬雪, 张毅, 苏琴
计算机应用    2016, 36 (8): 2352-2356.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6.08.2352
摘要739)      PDF (755KB)(622)    收藏
针对基于Cubature粒子滤波的蒙特卡罗定位(CMCL)算法存在的计算量大、实时处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多提议分布粒子滤波的蒙特卡罗定位(AMPD-MCL)算法。该算法利用Cubature卡尔曼滤波和扩展卡尔曼滤波改进提议分布,融入当前观测信息,减弱粒子退化现象;重采样部分采用Kullback-Leibler距离(KLD)采样,根据粒子在状态空间的分布状况,在线调整下一次滤波迭代所需粒子数,从而减小计算量。仿真实验验证了自适应多提议分布粒子滤波(AMPD-PF)的有效性;同时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平均定位精度达到19.891cm,定位所需粒子数稳定在60,定位时间为45.543s,较CMCL算法在定位精度上提高了71.03%,时间缩短了63.10%。实验结果表明,AMPD-MCL算法减小了定位误差,能实时在线调整粒子数,有效减少了算法计算量,提高了实时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路网的群体出行计划查询算法
朱海泉, 李文根, 张毅超, 关佶红
计算机应用    2015, 35 (11): 3146-315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5.11.3146
摘要471)      PDF (908KB)(614)    收藏
群体出行计划(GTP)查询旨在为一组用户查找共同的活动地点(通常以兴趣点(PoI)表示)以达到整体的出行开销最小.当前,对群体出行计划查询的研究大多仅限于欧氏空间,然而人们真实的出行却受到道路网络的约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两个基于路网的群体出行计划查询算法NE-GTP和ER-GTP.其中,NE-GTP通过扩展每个用户所在的边,来迭代地找到这组用户感兴趣的PoI; ER-GTP则是利用R树索引和欧氏距离是路网距离的下界这一条件来快速搜索满足关键词条件的PoI.实验结果表明,ER-GTP方法在查询速度上总体要比NE-GTP快一个数量级左右; 而且,当数据量很大时,ER-GTP也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可信计算的网络互联模型
刘一博 殷肖川 高培勇 张毅卜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7): 1936-194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7.1936
摘要245)      PDF (767KB)(610)    收藏

针对传统互联技术难以实现内外网在安全可信情况下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将可信计算中的相关技术应用到网络互联中,实现内外网在安全隔离情况下的信息交互。研究了网络可信互联框架模型,结合该模型,对基于身份的公钥认证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认证系统与接入者之间的密码协议。分析实体的持续性行为进行并建立评估树模型,对接入者自身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可信度评估。最后,通过测试实验对评估方法进行分析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排除时效偏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方法及其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的实现
张毅 刘钰然 罗元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3): 833-836.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3.0833
摘要445)      PDF (762KB)(559)    收藏

针对手势识别算法复杂度高、在嵌入式系统上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定点运算为主的基于形状特征的手势识别方法。采用内部最大圆法和圆截法提取特征点,在手掌内部寻找一个最大圆来获取掌心坐标;同时根据指尖的几何特征,在手形边缘以画圆的方式获取指尖,从而得到手势的手指数、方向和掌心位置等特征信息;再对这些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并识别。通过对算法进行改进,完成了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的移植。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不同人的手具有适应性,适合在DSP上处理,与其他基于形状特征的手势识别算法相比,平均识别率提高了1.6%~8.6%,计算机对算法的处理速度提高了2%,因此所提算法有利于嵌入式手势识别系统的实现,为嵌入式手势识别系统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深度信息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环境三维地图创建
张毅 汪龙峰 余佳航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12): 3438-3440.  
摘要322)      PDF (567KB)(811)    收藏

针对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进行环境地图的创建对线性系统效果较好而对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受误差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Kinect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迭代扩展卡尔曼滤波(IEKF)算法的室内环境三维地图创建。该方法使用成本较低的Kinect传感器获取深度数据然后结合IEKF实现摄像头轨迹预测,最后利用最近点迭代(ICP)算法对深度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室内环境三维点云图。实验结果表明,IEKF算法与传统的EKF算法相比,得到的轨迹更平滑、误差更小,同时所得到的三维点云图更加光滑。该方法实现了三维地图构建,较为实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支持向量机多分类的眼电辅助肌电的人机交互
张毅 刘睿 罗元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11): 3357-336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11.3353
摘要190)      PDF (714KB)(585)    收藏

针对单一肌电信号在控制系统中正确识别率不高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多分类的眼电(EOG)辅助肌电(EMG)的人机交互(HCI)系统。该系统采用改进小波包算法和阈值法分别对EMG信号和EOG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对特征向量融合;然后提取特征参数作为SVM的输入来识别EMG信号和EOG信号动作模式,根据分类结果生成控制命令。实验证明,该系统比单一肌电控制系统更便于操作,稳定性好,正确识别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耳蜗核模型改进双耳时间差的声源定位
张毅 邢武超 罗元 何春江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11): 3280-3283.  
摘要532)      PDF (621KB)(426)    收藏
人耳听觉系统在噪声环境中能够准确定位感兴趣的声源,实现其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双耳时间差,但是在噪声环境下利用双耳时间差方法进行定位的效果比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基于耳蜗核模型的声源定位系统。利用耳蜗核模型模拟耳蜗核对听觉信息的处理机制,提取听觉神经纤维中对语声刺激同步的信息和发放率信息,从而实现对噪声的抑制,完成噪声环境下的声源定位。该系统在噪声环境下定位的误差为1.297°。实验结果证明改进之后的声源定位系统能在噪声环境下进行声源定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改进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康复训练行为识别方法
张毅 黄聪 罗元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11): 3187-3189.  
摘要578)      PDF (638KB)(622)    收藏
为提高康复训练中行为的识别率,对康复训练行为识别进行研究。首先采用Kinect传感器提取人体骨骼坐标信息,定义运动特征分类集合,完成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设计;然后改进康复训练动作识别阈值选择机制提升识别率。改进前后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简洁,取得了较理想的识别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位置交换的快速图像置乱
曹光辉 贾丹 张毅智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09): 2501-2504.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3.09.2501
摘要679)      PDF (569KB)(553)    收藏
为了提高图像置乱算法的置乱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帐篷映射的快速随机排列算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图像置乱领域,构建了基于混沌序列的快速图像置乱算法。该快速随机排列以位置交换为核心,通过应用概率的几何意义,把由帐篷映射产生的服从非均匀分布的混沌序列转化为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驱动图像元素位置交换完成随机排列。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快速随机排列在效率上优于基于排序算法的随机排列,构建的快速图像置乱算法与传统基于混沌排序图像置乱算法相比,密钥空间更大,运行效率更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随程序规模动态调整的通道优化布线算法
胡开宝 张毅坤 赵明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04): 1136-1138.   DOI: 10.3724/SP.J.1087.2013.01136
摘要802)      PDF (618KB)(457)    收藏
针对常规层次型布图算法在大规模程序中布线混乱的缺点,借鉴Sugiyama层次布局算法,提出了一种随着程序规模动态调整的通道优化布线算法。通过将节点的通道数目与程序规模建立函数关系,以解决现有算法在布图时出现的线路重叠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布图中结合广义张量平衡思想,以减少交叉并实现布图的美观性;并根据调用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给出了相应的线路分配和申请策略,实现了布线的有序性。实践证明,该算法能够提高布图效率,有效地减少交叉,实现节点的有序布线和实现简单等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高速U盘病毒隔离器的设计与实现
张毅 杨校权
计算机应用    2011, 31 (07): 2008-2010.   DOI: 10.3724/SP.J.1087.2011.02008
摘要1282)      PDF (612KB)(843)    收藏
U盘的普及使U盘病毒繁衍迅速,针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需要,设计出一种U盘病毒隔离器。该隔离器具有隔离Autorun病毒、防止PC的数据通过U盘泄密、防止PC中的病毒感染U盘的功能。隔离器能够快速捕获到U盘与主机之间所有底层数据,在此基础上,隔离器中的微控制器(MCU)通过分析、审计和过滤流过隔离器中的底层数据来实现上述功能。经实际检测,该设计能够实现上述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同步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陈乔 张毅坤 杨凯峰 张彤 夏辉
计算机应用    2010, 30 (4): 892-894.  
摘要1589)      PDF (786KB)(1375)    收藏
在由事件触发、部分节点同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传统时间同步算法周期性全网同步存在不必要的能耗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时间同步机制,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时间同步补偿算法,该算法通过分别统计出沿途的累计处理时延并补偿传输延时的方式实现部分节点同步。实验结果表明,在兴趣节点数量较少和事件发生频率较低的情况下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同步效果和节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密度的离群噪声点检测
张毅 刘旭敏 关永
计算机应用    2010, 30 (3): 802-805.  
摘要1532)      PDF (812KB)(1156)    收藏
针对三维扫描仪获取的带噪声和离群点的点云数据,提出了基于局部离群点概念的去噪算法。通过k-近邻(KNN)搜索建立散乱点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而计算当前测点的局部离群因子以衡量该点的离群程度,从而限制噪声并剔除离群点。重点解决了高密度扫描点云周围分布的低密度离群噪声点的识别问题。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检测出紧挨模型边界的噪声点,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模型边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路径规划
罗元 邵帅 张毅
计算机应用    2010, 30 (11): 3091-3093.  
摘要1439)      PDF (564KB)(1029)    收藏
针对镜面反射引起的声呐测距不准的问题,设计一种加权融合的方法对声呐和摄像头的信息进行融合,使移动机器人能够精确地完成在拐角区域下的自身定位,并给出了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通过在先锋3机器人平台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使移动机器人安全、平滑地通过拐角区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K-近邻点云去噪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张毅 刘旭敏 隋颖 关永
计算机应用   
摘要1571)      PDF (809KB)(1497)    收藏
针对三维扫描获取的带噪声和离群点的点云数据,提出了改进的去噪算法。通过K-近邻搜索建立散乱点云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而采用高斯影响函数作为核函数来估计当前测点对周围邻近点的影响力,从而限制噪声并剔除离群点。重点讨论了密度熵的概念以及如何优化高斯核函数的参数,解决了窗宽尺寸在使用中不易确定的问题。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很容易地检测出离群点,同时也避免了将模型上的点误判为离群点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一种基于继承次序与相关度的布图算法
张毅坤 朱伟 王凯 胡燕京
计算机应用    2009, 29 (05): 1373-1375.  
摘要1130)      PDF (463KB)(1559)    收藏
在层次图边交叉最小化问题上,常规启发算法或者时间复杂度大或者布图效果不佳。基于Sugiyama布图算法模式,提出了一种交叉数减少算法,并从布局与布线两个主要方面介绍了其实现过程。两层图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时间复杂度与效果的矛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中的图像修复及消噪技术
张闯 柏连发 张毅
计算机应用   
摘要1658)      PDF (916KB)(1065)    收藏
基于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中对图像修复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集的图像修复及消噪技术。在阐述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及待修复微光条纹图像的特点,设计了处理速度高的水平集修复算法;考虑微光图像的噪声对修复结果的影响,在修复的同时加入了热传导滤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对微光条纹图像进行实时且有效的修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自动机模型的构件集成软件测试要素的提取
张毅坤 刘伟
计算机应用   
摘要1545)      PDF (624KB)(918)    收藏
分析了构件化软件接口、事件、上下文及内容依赖关系在集成测试中的作用,以及提取该四要素的难度;针对构件化软件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实施对四要素的提取,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正交分层聚类算法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预测分析
许宁 张毅坤
计算机应用   
摘要1718)      PDF (715KB)(1173)    收藏
鉴于软件测试数据对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预测的扰动,以及在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SRGM)预测中要求测试工作量分布均匀这一过高的前提假设,在聚类基础上提出了正交结构分层聚类算法。对在实际过程中不满足这一假设前提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利用基于正交结构分层聚类算法的JM模型对软件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以实验数据验证了基于分层聚类算法JM模型预测优于传统JM模型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移动Ad hoc网络中一种基于电池量的路由算法
张毅 王小非
计算机应用   
摘要1675)      PDF (512KB)(869)    收藏
介绍了一种利用移动Agent来解决Ad hoc网络环境中基于电池量的路由问题的方法。首先通过移动Agent和各节点进行数据交换,了解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连接信息,形成一个节点信息矩阵表;然后在该矩阵表的基础上,根据各节点电池余量,选择最合适的路径进行数据报文的发送。由于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很少的Agent获得全局电池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维持节点信息而产生的开销。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路由算法可以使各节点电池量的消耗趋于平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裂式层次化聚类算法
任江涛;吴海建;吴向军;印鉴,张毅
计算机应用    2005, 25 (11): 2618-2620.  
摘要1709)      PDF (862KB)(1402)    收藏
针对聚类中自适应确定聚类个数、目标函数灵活定义及优化的近似计算等问题,综合了分裂式层次化聚类算法能根据相似度阈值自适应地确定聚类个数的特点及二进制遗传聚类算法具有较强的搜索近似最优解能力及目标函数定义灵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裂式层次化聚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基于定性约束的故障诊断设计
邵晨曦,张俊涛,白方周,张毅
计算机应用    2005, 25 (07): 1647-1650.   DOI: 10.3724/SP.J.1087.2005.01647
摘要1145)      PDF (566KB)(823)    收藏

在B. J. Kuipers的QSI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约束概念用于消减推理空间。给出了各定性约束的传递规则,用于对系统的推理仿真。以系统故障的观测结果为初始状态,依据约束流的传播,诊断变量异变的位置和原因,并把诊断结果进行正向推理,消除部分冗余。在压缩制冷系统实例中,根据制冷系统的定性微分方程建立约束关系。针对制冷效果不佳的症状,仿真诊断出故障源为系统中有空气或氟利昂充液量过大的故障,与实际系统相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