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融合片段对比学习的弱监督动作定位方法
党伟超, 张磊, 高改梅, 刘春霞
《计算机应用》唯一官方网站    2024, 44 (2): 548-555.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3020246
摘要175)   HTML9)    PDF (1549KB)(304)    收藏

针对现有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弱监督动作定位方法对动作边界处的片段容易错误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片段对比学习的弱监督动作定位方法。首先,引入三个分支的注意力机制,分别测量每个视频帧是动作实例、上下文以及背景的可能性;其次,基于得到的注意力值构建对应分支的类激活序列;然后,通过片段挖掘算法构造正负样本对;最后,利用片段对比学习引导网络将模糊片段正确归类。实验结果表明,当交并比(IoU)取值0.5时,在THUMOS14与ActivityNet1.3两个公共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平均检测精度(mAP)分别达到了33.9%和40.1%,相较于DGCNN(Dynamic Graph modeling for weakly-supervised temporal action localiza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弱监督动作定位模型在上述两个数据集上分别提升1.1和2.9个百分点,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船舶狭小空间虚拟人维修姿态建模技术
罗明宇, 骆晓萌, 朱文敏, 张磊, 范秀敏
计算机应用    2021, 41 (8): 2466-2472.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0101551
摘要450)      PDF (1390KB)(462)    收藏
针对现有虚拟人仿真技术在船舶狭小空间维修作业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需要较多人工干预、仿真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虚拟人姿态混合建模仿真技术。根据狭小空间中人体维修作业的特点,将虚拟人姿态建模分为虚拟人躯干及下肢姿态建模与虚拟人手臂姿态建模两部分。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姿态库的狭小空间姿态自动匹配算法,以确定虚拟人在狭小空间中的操作位置与姿态;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手臂姿态进行求解,并实现维修仿真姿态的生成。以某型船舶机舱罐体阀门维修为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虚拟人姿态的自动定位与生成,且可有效提高维修仿真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多通道图像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
蒋考林, 白玮, 张磊, 陈军, 潘志松, 郭世泽
计算机应用    2021, 41 (4): 1142-1147.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0081224
摘要599)      PDF (2386KB)(718)    收藏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存在深层次特征提取能力偏弱、模型相对复杂、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代码复用现象在同一类恶意样本中大量存在,而代码复用会导致代码的视觉特征相似,这种相似性可以被用来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图像视觉特征和AlexNet神经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待检测的代码转化为多通道图像,然后利用AlexNet神经网络提取其彩色纹理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可能的恶意代码;同时通过综合运用多通道图像特征提取、局部响应归一化(LRN)等技术,在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均衡处理后的Malimg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7.8%;相较于VGGNet方法在准确率上提升了1.8%,在检测效率上提升了60.2%。实验结果表明,多通道图像彩色纹理特征能较好地反映恶意代码的类别信息,AlexNet神经网络相对简单的结构能有效地提升检测效率,而局部响应归一化能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与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模型聚合解聚的智能触发机制
宁进, 陈雷霆, 周川,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6): 1614-161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112281
摘要518)      PDF (809KB)(298)    收藏
针对现有模型聚合解聚(AD)触发机制人工依赖性高、频繁聚合解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注域的多实体时序离群点检测算法的智能触发机制。首先,基于关注近邻划分关注域;然后,计算关注域中实体的k距离离群值,得到关注域的离群值;最后,结合一种基于最强关注域阈值判定方法,构建聚合解聚触发机制。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实体时序离群点检测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指标Precision、Recall和综合指标F1-score上均提升了10个百分点以上,不仅能及时地判断聚合解聚操作的触发时机,而且能使得仿真系统智能地检测出发生突发情况的仿真实体,满足了多分辨率建模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高维胖树系统中确定性路由容错策略实现
徐佳庆, 万文, 蔡东京, 唐付桥, 何杰,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8, 38 (5): 1393-139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103024
摘要393)      PDF (956KB)(515)    收藏
由于采用高维胖树拓扑结构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叶交换机故障将严重影响系统使用,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维性,基于误路由的思想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维胖树拓扑的确定性路由容错策略。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误路由绕过发生故障的叶交换机,跳转至同维中其他叶交换机后,再通过正常路由到达目的节点。该容错策略可在不影响系统使用的情况下,实现故障叶交换机的屏蔽,并在实际的高维胖树系统中进行了容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容错策略取得了可快速屏蔽故障叶交换机的预期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维护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在线全球定位系统轨迹数据压缩
刘磊军, 房晨, 张磊, 鲍苏宁
计算机应用    2016, 36 (1): 122-127.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6.01.0122
摘要598)      PDF (999KB)(418)    收藏
针对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对于关键点的评估不足以及基于在线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累积误差和对偏移量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在线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限定同步欧氏距离(SED)的阈值结合算法(SLTA)。该算法通过轨迹点的转向角度大小和速度变化大小来评估轨迹点信息量的大小;同时用SED限制点的偏移量,以达到较好的信息保留度。实验结果表明,SLTA的轨迹压缩率能够达到50%左右,与阈值结合算法(TA)相比,SLTA的平均SED误差(5 m以内)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SLTA的平均角度误差最小(1.5°~2.3°),运行时间最稳定。SLTA能够稳定有效地进行在线GPS轨迹数据压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迭代网格划分和熵估计的稀疏轨迹预测
刘磊军, 朱猛,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5, 35 (11): 3161-3165.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5.11.3161
摘要611)      PDF (729KB)(545)    收藏
针对移动对象轨迹预测所面临的"数据稀疏"问题,即有效的历史轨迹空间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查询轨迹,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网格划分和熵估计的稀疏轨迹预测算法(TPDS-IGP&EE).首先,对轨迹区域进行迭代网格划分并生成轨迹序列;然后,引入L-Z熵估计计算轨迹序列的熵值,在轨迹熵值的基础上进行轨迹综合形成新的轨迹空间;最后,结合子轨迹综合算法,进行稀疏轨迹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当轨迹完整度达到90%以上,Baseline算法的查询覆盖率只有25%左右;而TPDS-IGP&EE算法几乎不受查询轨迹长度的影响,可以预测几乎100%的查询轨迹;并且TPDS-IGP&EE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普遍高于Baseline算法4%左右;同时Baseline算法的预测时间非常长,达到100 ms,而TPDS-IGP&EE算法的预测时间(10 μs)几乎可以忽略不计.TPDS-IGP&EE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稀疏环境下的轨迹预测,具有更广的预测范围、更快的预测速度和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具备高存储密度的新型NAND设备管理方案
卫兵 郭玉堂 宋杰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8): 2434-2437.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8.2434
摘要271)      PDF (619KB)(324)    收藏

针对嵌入式系统中NAND设备存储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存储密度的新型设备管理方案。通过研究大量NAND存储结构和BCH校验编码设计,在页面中找到一种通用的信息存储结构模式。使得冗余区(OOD)编码满足错误纠正码(ECC)纠错能力的同时可容纳设备分区管理信息,从而将主页面全部用于数据存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设备读写、损益均衡机制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中NAND设备数据存储密度可达98%,优于当前多数主流文件系统。该方案具备很高的数据存储密度,设备读写效率和擦写寿命相对稳定,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中具备很好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异常轨迹检测方法
鲍苏宁 张磊 杨光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7): 2107-211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7.2107
摘要426)      PDF (591KB)(653)    收藏

针对现有算法不能有效应用于多因素轨迹异常检测的问题,提出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的异常轨迹检测方法。首先,为了改善轨迹特征提取的效果,采用KPCA对轨迹数据进行空间转换,将非线性空间转换到高维线性空间;其次,为了提高异常检测的准确率,采用一类支持向量机对轨迹特征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和预测;最终检测出具有异常行为的轨迹。采用大西洋飓风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取出轨迹特征,并且与同类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多因素轨迹异常检测方面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闪存设备分区的新型虚拟EEPROM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卫兵 郭玉堂 华玉鹏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5): 1526-152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5.1529
摘要224)      PDF (630KB)(440)    收藏

针对当前嵌入式系统对于低成本迫切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闪存设备(NAND FLASH)的新型虚拟EEPROM(Virtual EEPROM)设备。该设备被虚拟为操作系统NAND设备分区使用,使用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信息安全性。针对NAND只支持页面单元的编程操作,使用缓冲区日志更新的方法,高效地解决Virtual EEPROM字节编程问题。最后通过设计损益均衡层实现NAND存储块的统一管理,对坏块和寿命问题进行大幅优化。分析结果表明,Virtual EEPROM具备NAND快速编程特性,擦写寿命较EEPROM有很大优势。该设计架构具备很好的系统兼容性,可以扩展移植于多种嵌入式平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改进仿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的图像配准
范雪婷 张磊 赵朝贺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5): 1449-1452.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5.1449
摘要267)      PDF (701KB)(516)    收藏

为了更好地处理匹配效率、重复纹理匹配和仿射不变性匹配等问题,对完全仿射不变特征变换(ASIFT)算法进行两方面改进。匹配框架中特征提取的改进提高了ASIFT算法的匹配效率;利用优化随机采样算法(ORSA)结合以单应矩阵为几何线性约束模型的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改进匹配算法,提高了匹配精度和重复纹理结构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能较好地匹配高度相似纹理,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且精度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Gabor参数矩阵与改进Adaboost的人脸表情识别
杨凡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4): 1134-113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4.1134
摘要531)      PDF (784KB)(399)    收藏

针对目前人脸表情识别(FER)中Gabor特征维数高、计算量大并且存在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bor参数矩阵与改进Adaboost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首先,结合图像像素信息与Gabor小波核的参数定义Gabor参数矩阵;其次,在Adaboost中引入遗传算法(GA)的思想改进其搜索性能,并利用改进的Adaboost选择与Gabor参数矩阵元素对应的最优特征来构建强分类器,从而通过特征选择的方法降低Gabor特征的维数和冗余,减少计算量;最后,在构建多个强分类器的基础上,提出多表情分类算法实现面部表情的分类识别。基于Matlab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平均表情识别率为89.67%,且最优特征的选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局部多层网格划分下的轨迹数据概化方法
杨光 张磊 李帆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06): 1604-1607.   DOI: 10.3724/SP.J.1087.2013.01604
摘要883)      PDF (626KB)(807)    收藏
针对轨迹数据概化中空间划分的区域范围不能有效控制以及覆盖网格尺度难以合理选择的问题,提出局部多层网格划分方法,对样本密集的区域进行迭代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轨迹数据概化方法,在局部多层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考虑时间约束合并轨迹连续往复通过的邻接区域,生成概化轨迹。真实数据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得到的概化轨迹较同类算法保持了更多轨迹特性,更加适合后续数据挖掘,如聚类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设备树的MPC8247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张茂天 张磊 郭晓 孙钧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05): 1485-1488.   DOI: 10.3724/SP.J.1087.2013.01485
摘要932)      PDF (583KB)(764)    收藏
针对基于PowerPC架构处理器的MPC8247目标系统,在分析PowerPC架构设备树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嵌入式Linux的系统开发, 包括U-Boot、Linux内核、设备树对象和Ramdisk根文件系统的移植和部署等。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设备树文件编写正确,系统设计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认知无线电中快速收敛的功率控制博弈算法
朱冰莲 运明华 钱明达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2, 32 (07): 1823-1826.   DOI: 10.3724/SP.J.1087.2012.01823
摘要1018)      PDF (576KB)(663)    收藏
针对认知无线电中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合作博弈模型下的功率控制算法。算法主要通过构造基于信干比(SIR)的正切型代价函数来减少迭代次数,从而提高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满足认知用户信干比要求和主用户干扰温度容限下,与Koskie-Gajic算法和自适应功率控制(CR-NCPCG)算法相比,在收敛速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能更好地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并且在用户数小于20时,平均信干比至少提高了0.3dB,可以实现对认知用户发射功率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混沌的图像自恢复安全双水印算法
张磊 陈帆 高辉
计算机应用    2010, 30 (1): 203-206.  
摘要1791)      PDF (818KB)(972)    收藏
为提高图像自恢复双水印算法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的安全双水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混沌映射将双水印信息加密后再嵌入其他图像块的低位,然后结合图像块内容和嵌入在图像块低位的恢复水印信息,利用混沌映射随机生成用于检测图像块真实性的认证数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篡改恢复质量和不可见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自恢复双水印算法抵抗内容篡改攻击和字典搜索攻击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光流场与水平集的运动目标检测
张磊 项学智 赵春晖
计算机应用   
摘要1495)      PDF (1557KB)(1189)    收藏
利用光流场信息及运动内极限约束确定运动目标区域的初始分割,提取光流大小与光流方向两个特征构成特征向量,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得运动目标区域,利用水平集方法对初始运动区域进行进一步分割,通过最小化定义的能量函数驱动代表运动目标的闭合曲线进行演化,曲线演化将在空间梯度较大的位置停止,从而得到运动目标的封闭边缘曲线。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从图像序列中检测出完整的运动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一个新的基于能量和距离的传感器网络协议
张磊 陈曙
计算机应用   
摘要2197)      PDF (701KB)(1279)    收藏
分析了基于低能量自适应聚类层次(LEACH)协议等典型协议,提出了一个基于能量和到基站距离的分簇算法,并在簇首的数据发送中引入了改进的多跳路由算法,称为基于能量距离分簇(EDBCM)的多跳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协议提高了基站接收到的数据量,延长了整个网络的寿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跨平台嵌入式多格式解析引擎及关键问题研究
李庆诚 张磊
计算机应用   
摘要1445)      PDF (630KB)(847)    收藏
随着电子纸显示技术和网络数字内容的发展,手持移动阅读终端逐渐成为了一种必需品,而文档格式解析则是此类装置的核心。文档格式种类繁多,特点各异,而且各种格式版本也在不断变化,使得多格式解析引擎的构建成为关键技术。提出一种多格式解析引擎的系统架构,针对兼容多格式解析,实现扩展性和跨平台性,小屏幕阅读大幅面文档,提高解析显示速度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经在某商业公司的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块独立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
张磊 高全学
计算机应用   
摘要1951)      PDF (842KB)(1722)    收藏
针对利用ICA提取人脸特征时需要将人脸图像转换成向量,导致空间维数很高以及不能准确地估计特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独立子空间人脸识别算法——块独立成分分析(B-ICA)。和经典的ICA相比,B-ICA算法把人脸图像划分成一些互不重叠的子块,然后把每个子块转换成向量,看成是低维空间中的训练点(训练向量)。因此在B-ICA算法中,样本的维数比ICA算法中样本的维数低,降低了维数灾难(即样本的训练个数远小于样本的维数)造成的错误识别率。在Yale和AR数据库上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ICA算法的识别率比ICA和其他一些子空间算法的识别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PMI中AA与ARA通信模型设计及形式化描述
张磊 陈性元 张斌
计算机应用   
摘要1614)      PDF (643KB)(744)    收藏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系统中属性权威(AA)与属性注册权威(ARA)通信状态多且变化复杂。提出了一个PMI中AA与ARA的通信模型,以避免不安全的中间状态出现。对该模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有限状态机(FSM)对该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并证明了其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统一调度的RTOS软/硬件任务资源竞争机制研究与设计
张磊
计算机应用   
摘要1266)      收藏
面向可编程的系统芯片(SOPC)中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在软/硬件任务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软/硬件任务统一调度模型。然后分析了软/硬件任务间发生共享资源竞争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其内部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录型信号量和统一调度模型的软/硬件任务资源竞争解决方法(SHTRCR)。仿真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本方法软/硬件任务截止时间的保证率高于无统一调度支持的软/硬件任务资源竞争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同类概念的概念格横向合并算法
张磊 沈夏炯 贾培艳 许研
计算机应用   
摘要1634)      PDF (723KB)(862)    收藏
提出了同类概念的观点,在格的合并算法中通过利用同域概念格之间的同类概念和概念的父—子关系实现对其所有子节点的快速更新,以提高概念格横向合并算法的时间效率。并进一步论证了把节点数量较少的格插入到节点多的格中比反着做更省时间。实验表明,该算法和相关文献中的同域概念格横向合并算法相比,其时间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Parlay的状态感知通信业务技术及实现
张磊 糜正琨 成际镇
计算机应用   
摘要1894)      PDF (634KB)(957)    收藏
提出了综合上下文感知技术和融合网络通信技术的下一代网络新业务——状态感知通信业务。讨论了基于遍布计算的网络层状态感知技术以及基于Parlay API的应用层状态感知技术,综合这两层状态感知技术提出了状态感知通信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流程,并给出了应用示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